台灣法學雜誌第263期─特別企畫:九合一選舉後的觀察與反思

楊鈞池
第三勢力的出現與困難
──從台灣九合一選舉與日本眾議院大選來觀察第三勢力

 

節錄

政治學的理論,小選舉區制往往造成兩大黨之間的競爭,比例代表制則出現多黨競爭。然而,多黨競爭有時候又容易出現多黨林立而導致政治秩序的不穩定;兩大政黨之間的競爭有時候也會讓人覺得無奈,似乎是在「爛蘋果中選擇比較不爛的」。因此,第三勢力遂成為學者專家積極討論的新課題之一。

第三勢力的產生,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由既有政黨分裂所產生,另一種是由一股跨黨派勢力所組成。第三勢力若要有發展空間,主因是民眾對於既存政黨或政治勢力的不滿,也是基於民眾對於既有政治結構秩序或政治惡鬥感到厭倦,因而希望能有其他選項。不可諱言的,以台灣的情況來觀察,第三勢力的興起應該是選民對於藍綠惡鬥的不滿;至於日本,第三勢力的興起則是對於自民黨與民主黨的失望,台灣或日本的選民希望能有其他可能的選項。2014年台灣的九合一選舉以及日本的眾議院選舉,皆出現這樣的選舉議題。

以台灣為例,第三勢力的崛起,主要來自公民運動的興起與反省。這些公民團體多數是屬於非傳統政黨的論政組織,藉由街頭運動或是網路論壇等方式,進行公共政策議題的討論,或者宣傳理念與吸引同好。台灣最近一波公民團體的出現,其實與網路與媒體資訊的普及化是息息相關的。參與者的年齡比較年輕,職業類型也比較多元化,在社會不同領域之間的擴散力相當強,甚至這些公民團體在網路上也有他們的組織,從核心成員向外一層一層的擴散,直接地或間接地吸引同儕之間的靠攏。

這些公民團體也嘗試從公共議題領域進入選舉領域,他們往往自稱為「第三勢力」,不過,受到台灣的選舉制度與選舉文化的限制,這些想要透過選舉來贏得席次的努力經常是受到打擊的。例如,綠黨,他們的政治主張包括環境保護、生態平衡,注重草根民主,長期以來,綠黨因為關心勞工、弱勢、環保議題,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,可是他們投入選舉的結果,除1996年在雲林縣推出高孟定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之外,只有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,分別在桃園市以及新竹縣各獲得一席議員,首次進入地方議會。

然而在此次九合一選舉當中,柯文哲當選台北市市長,卻給予第三勢力與公民團體一個相當大的鼓勵。「柯P旋風」代表著一股超越藍綠的力量,他們想要讓多元化聲音能被聽見,在沒有明顯的政黨奧援下,柯P團隊透過網路發聲,找到他們的支援者,也動員他們出來投票,展現柯文哲曾經說過「相信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」。

......

(更多詳細內容,請參閱台灣法學雜誌,263期,2015年01月01日)

我要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