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3期 總編隨筆

李建良 

永續發展與法治國家

 7月7日至9日,德國總理梅克爾率領企業高層訪問中國。

 從陸空產業隨行的陣仗來看,加上以四川成都(福斯汽車的設廠重鎮)為首站的選擇,帶著某種歐洲經濟大國的調性,此行主軸很難不是經濟目的與經貿合作,一如外界預測,為了延續所謂的「中德黃金十年」,進行必要的鋪路與奠基。

 梅克爾訪中期間,適逢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件的77週年日。面對戰爭歷史問題,中國、日本、台灣三方照例發表聲明,各自表述。同為二次大戰軸心國的德國,則維持不充當「示範國」或「比對國」的一貫立場,保持中立,矢不表態,儘管梅克爾行前與日本首相安倍通電,敦促中日和平解決爭端。

 過往之事,可以暫置一旁,眼前之憂,則不能不顧。拜訪期間,爆發德國情報員涉嫌將德國情資提供給美國中情局的醜聞,梅克爾在與中國總理的共同記者會中公然表達不滿:「如果報導屬實,這將是一起嚴重的事件。」中國總理隨亦表示「中德都是網路駭客的受害者。」強調中國政府堅決反對駭客攻擊,也不會透過網路技術竊取商業秘密,似乎對於香港媒體遭駭客攻擊、香港和平投票受擾等事件,毫不知情。

 「德國雙面間諜疑案」已進入司法程序,美國駐德情報頭子也被德國政府驅逐出境。儘管美方反唇相譏,揶揄德國之舉形同兒戲,但法治國家自有法治國家的辦法,吾人可靜觀其變。至於中國是否擺脫外界對其從事間諜活動的質疑,只能留待時間證明。

 臨去中國的壓軸,梅克爾赴北京清華大學以大學生為對象發表演講,主題環繞在「永續發展」,闡述永續發展是德國的主導原則(其實是全球各國的原則,參見環境基本法第2條第2項),既要滿足當代人類的需求,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之發展,更明白反對不惜任何代價地發展經濟與不顧一切地(auf Teufel komm raus)追求成長,包括以舉債方式「打腫臉充胖子」,也就是說,如果全球經濟一味成長的結果是把魔鬼召喚出來,還不如慢慢成長來得好些。

 梅克爾強調永續發展是一種機會,需要公民的認知與行動,不管是在環境保護、城市化、社會安全或財政穩定方面。全球的永續發展要由已開發國家承擔起責任,但也需要開發中國家的參與、投入。因此,呼籲中國應該為永續發展多盡一分心力,不僅是環境永續(例如發展再生能源),還要讓社會層面永續成長,在此脈絡下,她剴切指出:「為此,吾人需要民主、法治國家及社會市場經濟。這是吾國秩序的基本原則。」

 梅克爾這段話的內容,就是大家熟知德國基本法所確立的「民主憲政基本秩序及社會國原則」,重在實踐,對於當前中國領導階層來說,存在著巨大問號,如同中國總理在面對梅克爾籲請提升人權法治的課題時,只能懇請諒解,自承中國尚存諸多社會問題有待解決。也因此,梅克爾要對著中國未來的主人翁說出:

 「唯有開放、多元,給予每一個人自由空間的社會,才能夠成功地形塑未來。」更重要的是,「要能夠提出問題、思索較好的論點,並且進行詰問、論辯。」凡此之前提則是,「人們還有追求新天地的想望。」

 

 「歐洲最重要領導人」的中國之旅,是否達成預期目標,外人無從得知。吾人同為地球村的一員,真誠期待中國邁向民主法治與環境永續之路,並反思我們立足何處?放眼何方?台灣的位置又在哪裡?

我要回應